多方公开线索显示,“Nano Banana” 是一款在 LMArena 盲测中频繁出现、表现异常稳定的图像生成/编辑模型。媒体与从业者将其与 Google 联系在一起:高管用“香蕉梗”隐晦预告、Pixel 10 发布会定档、9to5Google 指出今晚(北京时间 8 月 21 日凌晨 1:00)有重磅发布窗口。尚未见到 Google 官方口径,发布时间与产品名以现场为准。
一、Nano Banana 是什么
1、出现位置:出现在 LMArena 的图像模型盲测与“对战”页面中,因一致性与编辑精度出圈。
2、基本印象:支持自然语言直接改图(换景/调光/替换元素),角色与风格一致性强,拼写仍偶有错误。
3、传播来源:Reddit/X/知乎等平台大量实例流出,舆论快速发酵,第三方博客与媒体跟进解读。
二、为何被指向 Google
1、官方“香蕉梗”预热:Google AI/DeepMind 与 AI Studio 相关负责人在社交平台以香蕉表情、香蕉贴墙图等方式暗示新品。
2、命名线索:“Nano” 与 Google 在“端侧小模型/本地能力”的命名系谱一致,契合 Pixel 端侧 AI 叙事。
3、时间窗口:9to5Google 报道 Pixel 10 发布会由 Jimmy Fallon 主持,时间为 8 月 20 日 13:00(ET)。
4、媒体佐证:Business Insider 等称“香蕉暗示”几乎坐实 Google 关联,但强调尚无官方确认。
三、何时发布
1、活动时间:美国东部时间 8 月 20 日 13:00;美国太平洋时间 8 月 20 日 10:00;北京时间 8 月 21 日 01:00。
2、现实判断:若有正式亮相,最可能在 Made by Google 硬件发布会上披露;正式命名、可用范围与调用方式以现场为准。
四、已知/推测能力
1、文本驱动编辑:不需手动抠图即可更换背景、调光、替换/新增元素。
2、人物与风格一致性:同一模特/角色在多视角、多轮编辑中保持统一。
3、生成质量与速度:社区反馈“质量高、响应快”,但文字拼写仍有瑕疵。
4、端云形态猜测:“Nano”可能暗示端侧落地(如 Pixel 10 场景),亦可能为端云协同方案。
五、潜在影响
1、对用户:更低门槛的“用话术改图”,复杂图像编辑流程被自然语言替代。
2、对创作者与品牌:人物一致性和语义级编辑增强,有利于素材复用与 A/B 创作。
3、对行业:若确认为 Google,自家 Imagen/Photos 生态与 Pixel 端侧 AI 将形成更强闭环。
六、风险与边界
1、尚未官宣:“归属 Google”“今晚发布”属高度一致的业内判断,但并非官方确认。
2、命名与可用性:最终产品名、地区可用性与接口政策可能与“Nano Banana”阶段不同。
3、内容与合规:真实商用版本大概率会加强过滤与水印,社区样张效果不代表量产策略。
七、常见问题
1、Nano Banana 一定是 Google 吗?
截至目前无官方承认;媒体与高管“香蕉梗”构成强信号,但仍属“据多方线索推断”。
2、是否会在“今晚”发布?
更准确说是在美东时间 8 月 20 日 13:00 的 Made by Google 活动窗口;对应北京时间 8 月 21 日 01:00。
3、和 Imagen / Photoshop 等的关系?
若归属 Google,可能与 Imagen 系列共享技术脉络,并优先整合到 Pixel/Google Photos 等端内场景;具体以发布会口径为准。
4、能否现在就试?
LMArena 仍偶发出现“nano-banana”对战位;但稳定入口与官方 Demo 未公开,需等待发布会或后续文档。